心梗救治记住两个120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11月20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生命时报》社联合发起的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活动隆重举行。

急性心梗来势汹汹

多年来,以心梗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病一直是国民健康的第一位杀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告诉记者:“以2012年为例,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0秒钟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这其中又以心梗最凶险,而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以前的冠心病患者多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现在二三十岁的冠心病患者已不罕见,四五十岁的就更常见了。”霍勇表示,尽管我们对于心梗的救治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遗憾的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救治效果极不理想。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北京主会场与海口,济南,哈尔滨,上海,厦门,石家庄等地分会场嘉宾分享各地心梗救治经验。

临床研究证明,对心梗患者的救治而言,早期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霍勇表示,从发病开始算,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因为人体一旦出现心梗,患者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秒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不过最让专家担忧的是,由于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家属犹豫不决、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限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心梗患者的治疗都存在着不同时间的延误。这其中,以患者就诊超时占的比例最高。霍勇说,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调查发现,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血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致欢迎辞,呼吁全社会携手构筑心梗救治战线。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教授讲解中国心梗救治现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认为,导致就诊超时的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自己就诊意识不高。“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总喜欢扛着、熬着,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等实在扛不住了,再赶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葛均波强调,患者自己是“生死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一定要重视。

 

心梗救治宝贵的120分钟

霍勇表示,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葛均波指出,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葛均波指出,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告诉记者,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电话的意义就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葛均波表示,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葛均波指出,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下转第二十四版)(上接第一版)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很多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的家庭,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八方驰援,抗击心梗。

人人具备心梗预防和救治意识

时间延误不应成为抢救生命的“死结”,心梗的救治也需要多方努力。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心梗救助不只是医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大众、医院、政府、媒体四方联动。

霍勇表示,首先要对公众加强心梗宣传。比如说我国患者的就诊时间普遍需要5个小时左右,而欧美等国家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会到达医院。大众需要具备“有胸疼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的健康意识。

2024年澳门原料网历史记录

来自医学界、媒体、企业的嘉宾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对心梗救治体系建设的建议。

调查发现,尽管目前有了非常好的设施,但心梗即使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急救体系都稍显不足。葛均波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更加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要更加规范救治流程。最后,媒体要向大众传播心梗的救治要领,让大家牢记12个字“有胸痛,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转载:生命时报

  • 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的高发季节。它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1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启动,1120寓意为“要打120,要抢120分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过去我们总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当重点,但心梗救治才是最紧急的事。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应针对公众加强救治心梗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莫让时间成为生命的阻碍。